Français English 中文
媒体上的中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法风采 > 媒体上的中法 > 正文

《科学时报》: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中法携手共育未来杰出工程师

发布者:发布日期:2009-12-03 来源: 返回

2009年12月1日《科学时报》(通讯员 廖行)报道: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中法携手共育未来杰出工程师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自2005年成立至今,已经招收了五批共500余名优秀学生。 【跨国联手 共铸杰出工程师摇篮】 2005年4月22日,在中国教育部和法国外交部的大力支持下,北航与法国最著名的工程师大学——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合作,成立了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学院的宗旨是将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培养通才的教学理念,与北航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工程师。 这所学院既是北航的二级学院,也是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的成员学校。二者合作,可谓中法两国教育界的一次“强强联合”,也是中外教育全面合作最高层次的办学模式之一,尤其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一家中法合作办学院校。 中法工程师学院管委会主席李未院士对记者说:“法国中央理工大学具有20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已经培养了大批企业界领军人物、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军事家。我们能与之合作,是北航人才培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采用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即预科教育(3年)和工程强化教育(3年),同时又遵循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在第四学年结束时,颁发北航学士学位和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第六年结束时,颁发法国工程师学位委员会(CTI)授权的工程师文凭和北航硕士学位及硕士毕业证书。 “我们课程非常多,平时的学习压力很大。”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首届学生张文秀说,“不过,我们比别的同学收获更多,比如,基础知识学得更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更强;语言方面接受了法语强化训练,现在已经运用自如;我们还经常参加中法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自2005年9月进入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以来,张文秀和她的同学们已经在学院学习了近4年,并已经于2008年10月开始了工程师阶段的学习。一路走来,中西合璧的工程教育模式使他们体会着更多的苦,也收获着更多的乐。 学院还采用国际化的管理模式,由中法双方组成的学院管理委员会、负责教学的教学委员会及企业顾问委员会三方共同为学院出谋划策。学院还联合政府、法国中央理工大学、北航、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办学。 学生入学后,可接受法语、中文和英语三种授课方式,由中法两方教授为其授课,并能获得到国际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到2008年底,已有12家中外企业和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创造了“零距离”接触企业、了解社会需要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科学引领 不断跃升综合实力】 随着北航“十二五”中长期远景战略规划的进一步确立,中法工程师学院也迎来了自己的跨越式发展时期。学院结合学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加强空天信融合,打造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培养国家的优秀建设者和领军领导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贯彻“本着坚持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学生利益的原则,将中法两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融为一体”的指导思想,围绕推进教学改革、以创办国际化、领军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打造中国乃至世界上“国际化工程师培养”的品牌学院为目标,全面树立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发展、创新体制、构建平台、优化环境,综合实力不断跃升。 建院五年以来,分别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等大型中外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从2007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中法合作研讨会,汇集百余名专家对材料、机械、力学、燃烧、声学、信息电子、控制、光学等领域的研究展开广泛交流;2008年2月,学院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5月,中法工程师学院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正式挂牌;学院学生获批12项大学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经费总额为2.4万元;由该院学生组建的“中法一号”无人机团队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重点项目,获批经费5万元;2009年6月,中法工程师学院“中法一号”无人机成功试飞,学院首次突破教改项目零纪录,获批一个重点项目,四个普通项目。 中法工程师学院法方院长张多雷告诉记者,中法工程师学院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生源优秀、师资力量国际化、实验基础雄厚、合作伙伴强大。“学院力主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化通用型工程类精英,为中法两国企业各界及科研单位提供中坚力量。”张多雷说。 中法工程师学院中方院长熊璋教授的描述则更有诗意,他认为学院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他看来,近几年学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获得了不少成绩,但仍然需要在不同层面全面加强建设,尤其是在工程师培养规划方面,除了以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为主,同时要加强创新培养模式的建设,融合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并结合北航的高等工程教育精髓,打造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中西合璧的工程师培养模式,最终形成成熟全面的多元培养模式。 熊璋认为,发达国家工程师的教育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养体制健全,模式、管理灵活,师资多元稳定,认证标准权威等特点。“要培养出优秀的国际化工程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目标,强调‘工程化’;二是提倡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三是重视课程设置,提倡‘学科交叉’;四是校企结合,注重实践;五是注重国际化交流;六是灵活的学校管理模式;七是建立教师的培训和激励制度。”熊璋告诉记者。 这番话准确地印证了中法工程师学院第一任中方院长、北航副校长郑志明教授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诠释,他说,为确保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能走在国内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列,学院将开展“我国工程师教育可持续创新体系”的研究,基于法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工程师教育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以及时代需求,进行系统的“我国工程师教育可持续创新体系”的研究,争取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师教育体系和实践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