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中文
党建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党建 > 党建活动 > 正文

重温留法岁月,追寻先辈足迹

发布者:发布日期:2021-03-07 来源: 返回

2021年3月3日至3月6日每晚22点,一部全面呈现留法勤工俭学的大型纪录片《留法岁月》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性节点,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全景式讲述了18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在远离祖国的法兰西土地上的奋斗故事,勾勒出百年前留法勤工俭学宏大历史背景下中国青年追寻信仰力量的历程。

为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追寻革命先驱们伟大的足迹,同时作为支部党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同学们以支部、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了这部跨越国界和时代的纪录片。

跟随着纪录片的镜头,我们溯着历史的长河向前回望,留法勤工俭学的先贤,点亮报国追梦的火种。如今,中法学子接过先辈的接力棒,赴法交流学习,在践行办学初心的同时,传承家国情怀、报国理想与奋斗精神。


2021年,辛丑牛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的百岁诞辰。百年光华,天翻地覆。诞生于逆流险滩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何其坎坷!回望那段岁月,有这么一群有志青年,他们无所畏惧,他们满腔热血,他们怀揣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渴望从黄浦江畔出发远渡重洋,踏上了上下求索之路。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者,也是新中国的建设者,见证了国家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的伟大历史跨越。从1919年到1921年,来自中国18个省的18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来到了亚欧大陆另一端的法兰西。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54岁,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照亮中国前行之路。“法兰西,我们来了!”,这些意气风发的人们,用他们的激情、用他们的韶华、用他们的热血、用他们的理想,“勤以做工,俭以求学”,观察、学习异国的社会架构和民族文化,努力为中国打开一道“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大门。

在观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党支部的同学也得到了许多启迪,其中不乏对历史的反思与古为今用的想法。在经过支部的讨论,相互交换、印证彼此的想法之后,党支部的同学们也对这部纪录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924 尚士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一大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热血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走向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再去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再去瞻仰那些革命先烈遗留下来的了历史遗迹,让人有种无比敬仰的情怀。那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年代,那是段精彩绝伦的历史记忆。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无论时间怎样流逝,这段历史都不会褪色,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都是一如既往的光彩夺目。所有的后来者,在前辈筑好的台基上,书写着属于自己时代的传奇。作为时间的见证者,也应当由我们,来充当新历史的书写者。这便是前人的光,照抚今生。

2024 刘锦帅

《留法岁月》真实重回了新文化运动前中国的青年们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这其中有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共和国的元帅陈毅和聂荣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一匹为我国的革命已经以后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第一集讲述了留发勤工俭学运动发起的缘由和前期的准备,在中国留法第一人李石曾的先驱探索下,一批知识分子意识到留法勤工俭学的可能性,以及当时袁世凯的不作为,承认耻辱的二十一条,毛泽东写下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国,在我学子号召全国学子,立志报国,后又在蔡元培等一众学者推动下,受到当地乡绅等富人的支持,终于有了留法运动的开始。这次留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之后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期刊《新青年》就以“la jeunesse”作为其法文刊号,以及很久以后的改革开放运动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那样伟大的规划,离不开他早年时的留法学习。

低年级党支部在讨论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看感想:

在观看了《留法岁月》系列纪录片之后,便深深感喟于先辈们报国救民的一腔热血和无悔追梦的伟大情怀。在动荡的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远赴法兰西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只为寻找彼时照亮中国前进道路的明灯。一千八百多名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远渡重洋,在陌生的土地上,怀揣着报效祖国的使命,追寻信仰与理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追寻革命先驱的伟大足迹,一方面是为了缅怀先烈,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自我激励,如今我国已成功步入全面小康,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向伟大先驱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通过纪录片《留法岁月》,我们见证了忧国忧民的“追梦者”,在黑暗中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寻找出路;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在茫茫未知中为神州大地的崛起而艰苦奋斗;见证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满目疮痍中为古老大地重新焕发青春而不懈努力;见证新中国的建设者,为国家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而坚韧不拔。而今的我们,既身处历史的十字路口,又学在中法工程师学院,便当效仿先辈,立志高远,以己身之所学所能回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