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中文
中法人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法风采 > 中法人风采 > 正文

灼华时光 | 建院20周年系列访谈活动之丁瑞雪

受访者:丁瑞雪,北航计算机系硕士&巴黎中央理工双学位,毕业后加入达摩院NLP组(现通义实验室),有8年NLP&AI算法研发以及落地经验。曾在ACL、EMNLP、NAACL、SIGIR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引用数超过300+,研究领域涉及多模态预训练、RAG。提出业界第一个地理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Geo,下载量过百万。提出了系列视觉文档RAG框架ViDoRAG、VRAG,stars超700+。在AI应用实践中,建设了阿里云地址标准化产品,在智慧城市、智能营销...


简介

受访者:

丁瑞雪,北航计算机系硕士&巴黎中央理工双学位,毕业后加入达摩院NLP组(现通义实验室),有8年NLP&AI算法研发以及落地经验。曾在ACL、EMNLP、NAACL、SIGIR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引用数超过300+,研究领域涉及多模态预训练、RAG。提出业界第一个地理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Geo,下载量过百万。提出了系列视觉文档RAG框架ViDoRAG、VRAG,stars超700+。在AI应用实践中,建设了阿里云地址标准化产品,在智慧城市、智能营销、金融分析等多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2023年开始为阿里云百炼平台建设RAG能力,为大模型应用构建提供支持。

采访者:

王朴纯——中法工程师学院20级学生

“中法像一坛酒,不要着急,你要用时间去体会、去品味,最终内化为你自己的气质与能力。”毕业多年后的丁瑞雪,用这句话概括了她对母校最深的体会。从北航计算机专业,到中法工程师学院、巴黎中央理工,再到阿里达摩院,她的成长轨迹,是通识与专精、技术与人文并进的写照。”

1、回望求学时光:系统的根,多元的门

“当初选择计算机,是因为对编程和算法的热爱,学得越多越觉得有意思。加入中法工程师学院,其实也受到不少同学的影响。那时候对双语教学、跨文化交流都很向往,想趁本科阶段多开些眼界。”

谈起课堂,我还记得Emmanuel教授那次“拖堂”:“从11:45讲到12:30,但没有一个人走,大家都听得特别入神。这种深入推导的过程,在中法融合课程中很常见。我们学得很系统,特别是数学和物理,虽然大一刚开始学习法语水平还不太足,但理工科术语本身就相对集中,反倒成为我适应双语教学的突破口。”

除了课堂,很多老师对我都影响深远。“Emmanuel让我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思维,Renaud讲物理很严谨,Pasquet是一位美丽优雅的法语老师,我还跟萨日娜老师一起带女篮比赛——这些老师和回忆,现在想起来都特别鲜活。”

大三那年,我与方乐老师合作做了一个豆瓣影评的情感分析系统,用Python实现,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自然语言处理,也由此萌生了后来深入AI方向的念头。

2、走入世界,体会文化与选择的力量  

在巴黎中央理工的那段日子,我经历过不小的“文化冲击”。法国同学的学业压力其实挺大,一门课挂了要重修一年,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打击。课堂上我还见过一次因为老师的言语可能让一名女生觉得被冒犯,学生当堂直接提出来,老师也当场郑重道歉。对性别平等和个体感受的重视,在法国文化中特别鲜明。

巴黎也带来了很多情感连接。有次我在巴黎时结识的朋友创办了新的公司,邀请我重回巴黎参加那个初创公司的交流活动,时隔多年重回巴黎,那种感觉很特别。

至于语言压力,确实有挑战,但也正是那种全英文、法语和计算机专业交错的环境,让我形成了更高效的节奏感。那时候三号楼的通宵自习室是我的‘根据地’。我的方法很简单——高效学习+高效休息,节奏一旦找对了,反而越学越有劲。

3、科研与落地:从“打怪升级”到通往前沿

我一直把自己的成长过程称为‘打怪升级’。从最初在初创公司实习,到百度、微软亚洲研究院,最后进入阿里达摩院,方向也从广泛探索收束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语言处理。

在达摩院期间,我先后提出了业界第一个地理多模态预训练模型 MGeo 和视觉文档框架 ViDoRAG,兼具学术成果与落地应用。科研和工程并不是对立的,只要抽象得好,就能把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化成科研语言;而科研做得扎实,最终也能为产品注入生命力。

互联网公司大多看业务结果,想做科研必须找对氛围。我也建议学弟学妹早点实习、早点进实验室,体验不同方向,早点判断科研适不适合自己。

4、成长的本质,是找到节奏感与持久力  

回望大学时光,我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中法工程师学院是一所真正强调‘综合素质’的学院。课程内容广、要求高,当时确实觉得苦,但回头看,很值得。”

唯一的遗憾,或许是那款没有继续下去的游戏。“在巴黎中央理工学习期间,我和另外四名同学开发了一款中国风RPG游戏,Demo在Steam上架后被报道,好评如潮,但后来大家各自忙碌,也就没能上线。其实挺可惜的。”

现在,我更在意节奏和平衡,更会关注身体状态,也更理解长期主义这件事——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吃饭、锻炼、休息开始的。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AI每天都有新进展。唯一可靠的,就是自我驱动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只要内功扎实,面对怎样的挑战都能应对。

我的学习动力也源于一种“对美的感知力”:“一个公式、一个代码片段、甚至一个生活瞬间,只要能让我感受到结构和逻辑的优雅,就能让我保持学习的热情。

5、寄语后来者:自洽地走远,是种能力

如果能对刚进入学院的自己说句话,我会说:好好吃饭,注意休息,长期主义从身体开始。

法国文化,尤其是哲学和法式审美,这些对我思维方式的影响很深远。相比于一些更功利的教育体系,中法工程师学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的能让你静下心来思考‘我是谁’、‘我要过怎样的人生’。

我也期待学院的校友网络和平台搭建的越来越好:像巴黎中央理工那样,组织饭局、文化交流、职业指导,不仅是传承,更能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最后,我想建议在读的学弟学妹:读一读辛格的《活出不羁人生》,特别是在感到焦虑的时候,它能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图1 采访截图

图2 丁瑞雪在2024云栖大会发表演讲

图3 丁瑞雪在巴黎发表演讲

图4 丁瑞雪在女篮校级联赛留影

图5 丁瑞雪毕业与导师合影

图6 小班毕业合影

图7 巴黎留学期间滑雪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