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选择中法学院的初衷
作为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早期的毕业生,当年您是出于怎么样的考虑选择报考中法工程师学院呢?
我是山东考生,最初就优先考虑北京的高校。当时之所以选择北航中法学院,主要有几个点非常吸引我:一是既能学法语又能打好理工科基础;二是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很有吸引力;三是有机会去法国深造,接触那边优质的工程教育资源。说实话,2008年那会儿并没有特别系统的职业指导,我更多是凭兴趣选择的。但我一直对航空航天感兴趣,而中法这种融合培养的模式,在当时看来就很特别,也很值得一试。
Q2 法语能力:质疑还是职场优势
您认为中法能学习法语很吸引你,但现在有些同学会觉得法语好像不太实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其实恰恰相反,法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职场优势。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学生既有理工背景,又能在英法语之间自由切换,这类人才在涉外业务中太稀缺了,自带差异化标签。之前在中航国际工作,公司当时向法语区非洲国家,比如刚果、几内亚等出口专用装备并承接基建项目,我不仅能读懂技术资料,还能直接和当地政府对接沟通,优势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相比之下,我们这样的复合背景更具匹配优势。语言类高校的法语毕业生语言功底扎实,在很多岗位上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在一些需要技术理解的项目中,同时具备理工基础的我们更容易胜任沟通与协调的桥梁角色。所以我一直觉得,多一门语言,其实就是多一个入口。即便不去法国工作,在央企从事对非、对法的海外业务,或在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合作,法语都能为你打开一扇门。
Q3 国际视野如何赋能职业
学院一直强调“国际视野”的培养,这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呢?
学院的培养在工作中价值的体现是很大的,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文化理解力更强。我曾在西北非工作,那里的语言和行政体系深受法语体系影响,而我具备中法双重学习背景,能更自然地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沟通更顺畅,也减少了很多摩擦。
第二是参与高层级事务的能力。学生时代我就参与过中法教育部的活动筹备,国际礼仪、外交场合的经历让我在职场中处理正式事务时更从容。
第三是信息敏感度更高。我会经常关注法国和非洲的新闻,比同龄人更早察觉到合作的机会。在法国的那段生活经历,绝不仅仅是语言或书本能替代的,它让我们知道法国人关心什么,谈判时如何应对。这种“底气”和“洋气”,是实打实的国际体验给的。
Q4 职业转型:从迷茫到聚焦
您从硕士毕业进了中航国际,后来为什么转到无人机领域呢?
中法工程师学院前几届的校友在中航国际口碑特别好,所以企业招人时会优先考虑我们学院。不过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迷茫过。实习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太喜欢纯研发工作,也不太习惯外企的工作氛围,感觉难以接触到核心业务。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凭借我的理工科背景与掌握多门语言的能力,销售岗可能更适合我。其实转型也有个过程,在中航国际的时候,我做过军贸、民机、工程基建,业务比较杂。虽然打开了眼界,但缺点就是没有特别精专的“标签”。后来就主动把精力聚焦在航空航天领域,慢慢积累行业资源,现在专注做无人机销售,把技术理解和销售能力结合起来,这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我想跟学弟学妹们说句实在话:五年之内一定要定方向! 前五年换换领域是探索,很正常;但五年后如果还在换赛道,前面积累的很多资源可能就用不上了。
Q5 给在校生的建议
第一,实习是最好的试错机会。从大二开始,尽可能去不同类型的企业实习——国企、民企、外企都去试一试。我就是通过实习排除了那些看起来“高大上”,但自己干起来没成就感的工作。
第二,要培养“可迁移能力”。我在中法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快速学习能力。我毕业设计时从零开始学 Java,最后还做出了3D视觉识别程序。平时要多参加“冯如杯”之类的实践项目,动手能力很重要。
第三,基础学科别轻视!数学和物理可以打好逻辑思维的底子,现在我评估无人机技术参数时,不容易被人“带偏”。
第四,关于求职技巧:想走技术岗,要多强调项目经历和竞赛成果;偏商务管理,就突出社团领导力、语言沟通能力。不管做什么,实习经历和法语能力,永远是你的加分项。
Q6 对学院发展的建议
我有两个小建议。可以深化校企联合培养,硕士阶段试试“1年在校学习 + 1年企业实践”的模式,把研究课题和企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本科也可以增设短期企业项目,每周安排1 - 2天去企业实习,让同学们提前接触行业。另外,希望能扩大法国实习机会,争取更多CSC奖学金名额,鼓励大家去体验法国职场。不少同学留法后最后进入的是华人企业,如果能真正打破这种文化隔阂,融入法国职场,收获将更为深远。
Q7 学长寄语
现在回头看,您庆幸当初选择中法吗?
非常庆幸曾在中法求学,这段经历给予我三样极其宝贵的财富:
首先是跨界的自信——无论是技术还是商务领域,我都能迅速上手、游刃有余;
其次是务实的精神——法国工程师教育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训练让我受益至今;
最后是长远的眼光——只要选准了一个朝阳行业,就值得长期深耕。我进入无人机行业已十年,从未“换赛道”,把过往所有的积累都发挥到了极致。
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不用管别人怎么说!中法的学习经历,真正赋予我们的是不设限的底气与无限的可能性——这才是最珍贵的毕业礼物。